通知公告:湄潭交警大队启动社会治安防控一级加强响应勤务模式 确保党的"十九大"期间...

更多>>热门推荐

更多>>会员企业展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

新闻发布会 |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云南用五年时间绘制绿水青山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0-12-02 文章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阅览次数:1652次

12月1日,云南省“ 回眸‘十三五’ 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题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我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创建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并回答记者问。


“十三五”时期

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取得的成就

可概括为

完善一个体系、优化一个空间

筑牢一方屏障、生态环境持续优良

绿色发展更加深入

最美丽省份建设全面开启

↓↓↓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从单一制度出台转向制度体系构建,完成改革事项118项,完成率为100%。
生态补偿、河(湖)长制、农田水利改革、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生物多样性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突破性、标志性的制度相继建立。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全省综合考评和县(市、区)委书记工作实绩量化考核。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首部综合性、统领性、倡导性、促进性的地方法规《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于今年7月正式施行。


国土空间不断优化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增加到39个,2015—2019年争取中央财政下达我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279.1亿元,年均递增19.74%。强化“一张蓝图”管控,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编制完成了“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持续开展“森林云南”建设,全省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双增长”,2019年全省森林面积3.59亿亩,森林覆盖率62.4%,森林蓄积量20.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颁布实施全国首个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率先发布生物物种名录,典型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88%。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今年,截至目前,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6%,空气质量指标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保持Ⅲ类以上水质;九大高原湖泊劣V类水体数量由2015年的4个减少为1个,洱海水质稳定向好,滇池水质为30年来最好水平;全省33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初见成效,省会昆明市已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居全国首位。以绿色能源为驱动的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壮大。2019年,第三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52.6%,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推行GEP与GDP双核算、双考核,探索出一条为经济绿色增长注入新活力的创新之路。

最美丽省份建设全面开启


命名20个“美丽县城”,授牌21个“云南省特色小镇”,加大传统村落民居、民族特色村寨和历史文化名街、名村、名镇、名城保护力度。开展沿路、沿河湖、沿集镇绿化,建设完成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昆明主城区至长水国际机场3条美丽公路。以昆明市为试点逐步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精彩问答


记者问:林草部门作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主力军,“十三五”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卫斌:


截至2019年底,全省林地面积4.23亿亩,森林面积3.59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2.4%,森林蓄积量20.2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2.48亿亩,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年服务功能价值达1.68万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全力以赴推进生态修复


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落实中央和省级林草资金520.9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完成营造林3700多万亩、义务植树5.3亿株,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项目396万亩。争取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1444万亩,位居全国第二。启动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7.9%。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面积达921.69万亩。


多措并举加强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督查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绿卫”、“绿盾”和打击“种茶毁林”等林草执法和专项整治工作,查处了一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加强森林草原灾害防控,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受害森林面积较“十二五”时期分别下降了71%和68%。有害生物成灾率连续5年控制在2.66‰以下,低于国家4‰的控制指标。启动实施10个县(市、区)林长制改革试点工作。


守护好生物宝库


稳妥推进全省360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着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加强极小种群拯救和旗舰物种保护,建立3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保护点)、13个近地和迁地保护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受保护对象达67个。


真抓实干发展绿色产业


以坚果产业、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为切入点,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170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522.56亿元,年均增长达14%,林草产业已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抓好生态扶贫


争取生态护林员指标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目前聘用的生态护林员达到18.3万名,居全国第一;平均每名护林员每年可获9000多元管护收入,带动78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记者问:“十三五”以来,水利部门在推动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嵩: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有效落实


规划目标指标均可完成,预计用水总量可控制在214.63亿立方米以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将比2015年下降2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将比2015年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有望提高至0.49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2016—2019年全省累计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2万平方公里。预计“十三五”期间可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9万平方公里。


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18.3亿元,提升了1950.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0.5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96%,自来水普及率94%,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江河防洪治理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43.32亿元,完成河道治理1062.2公里;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御体系,建成1个省级、16个州级、129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受山洪威胁的5600个行政村雨量或水位的实时自动监测预警。


小水电清理整改基本完成


截至2020年11月20日,全省小水电清理整改已初步完成目标任务。1647座电站已安装生态流量监测(监控)设施,完成率100%;省、州(市)、县(市、区)均建立了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平台。退出类电站266座已完成退出264座,完成率99%,其中赤水河流域17座小水电站全面完成退出。


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省着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先后出台实施《云南省节水行动方案》、《云南省用水定额》(2019年版)。国务院对我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结果均为良好,省政府对16个州(市)考核结果均在合格以上。


加强河湖水资源保护力度


“十三五”以来,有序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稳定向好。实施生态流量重点河湖名录管理,开展长江流域云南省部分重要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确定。


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工作


全面建立5级河(湖)长制、河(湖)长制督察问责体系,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142.8万人次。全面推进“云南清水行动”、“清四乱”及各类保护区违规违法整治等专项行动。


记者问:云南今年有三个州(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县命名,有两个县(区)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上述地区在创建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雄:今年,我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昌宁县获得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县称号;丽江市华坪县、楚雄州大姚县获得第四批“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楚雄州


近年来,楚雄州森林覆盖增长率位居全省前列,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全州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所辖10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以上,其中5个达100%。9个县(市)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县(市),103个乡镇全部创建成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怒江州


近年来,怒江州打造以草果为代表的绿色香料产业,草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草果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探索“生态护林员”脱贫模式,全州三分之一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走上了生态护林员的岗位,落实生态公益性岗位4.01万个,人均增收2400元,走出一条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子。


保山市昌宁县


保山市昌宁县,近3年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均为优,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跨越发展先进县”。依托古茶树、生态茶园等高原特色农业带动民众脱贫致富。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13个乡镇全部创建为省级生态乡镇,11个乡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丽江市华坪县


丽江市华坪县曾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在绿色发展的引领下,不断探索“矿业转型、矿山转绿、矿企转行、矿工转岗”的“四转”模式,逐步转型为绿色生态产业县,形成以晚熟芒果为代表的“山尖两棵树(核桃、花椒)、半山一棵烟(烤烟)、山脚一亩芒(芒果)”的生态产业布局。


楚雄州大姚县


楚雄州大姚县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高原特色经济林产业,探索实践核桃“兴林富民”的“绿水青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走出了核桃“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品牌化打造”的“五化联动”之路。

商会公众号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商会要闻 | 招商推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24 kmsjz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0007604号
© 昆明市荆州商会 邮编:kmsjzsh@163.com 电话:0871-63371558 地址:昆明市经开区浩宏商业广场2栋2楼
支持单位:云南商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