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的一大特色,就是善于引经据典,通过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2020年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笔记君梳理了三则典故,一起学习品味!
这个典故,旨在说明任何事物都难以十全十美。 “学习笔记”注: 历史和现实深刻证明:推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总书记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 原典: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春秋至秦汉]《礼记·礼运》 释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总书记经常使用的一则典故。意思是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因而可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这篇文章中的“大道”,主要是指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公平正义”等价值,而“天下”则指全世界,蕴含的内容比原典更深邃、更宽广。 “学习笔记”注: 2017年1月17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的状况,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提出打造“四个模式”,为促进世界经济走出困境贡献了中国方案。 “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是“四个模式”中的第四部分内容。总书记强调: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总书记说: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原典: 老子曰:……夫人君不出户,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故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战国]文子《文子·下德》 释义: 这段话出自《文子·下德》,主张君主应利用众智众能治天下。
文子认为,国君不出朝廷就能知天下之事,这是因为他能以身边事物推知其他的事物,以身边的人推知其他人。由此得出:“故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也就是说,聚集众人的力量和智慧去做事,就没有不成功的。
后《淮南子》引用《文子》此语,按当时习惯改“即”为“则”。 “学习笔记”注: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逆风逆水,如何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地维护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出一系列具有强大引领力的中国主张:
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信任而不是猜忌,携手而不是挥拳,协商而不是谩骂,以各国共同利益为重,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致力于推进合作共担,大国要率先示范,主要经济体要以身作则,发展中国家要积极作为,通过共同开放、共担责任,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上一篇: 李克强:企业名称登记既要便利也要规范 上一篇: 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