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昆明市政府公布的《昆明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今后产业发展方向是构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的现代工业体系,聚焦“3+10”空间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形成“两核一极多点”的总体格局,探索6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规划》提出:到2025年,昆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4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到2025年突破1万亿元
《规划》描绘了昆明工业的新蓝图——
“十四五”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全市工业规模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40%。质量效益目标:到2025年,细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比力争超过35%。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0万元/人。
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力争达到1.15%;在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细分产业领域培育形成若干走在全国前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到202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在2020年的基础上下降15%以上,工业进一步向园区集聚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居西部地区前列,培育5个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展望2035年,工业将成为昆明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和现代化建设的先锋力量,创新生态高度活跃,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走在西南前列,形成一批全国一流的产业地标,建设成为双循环新格局下立足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现代工业核心区和区域性国际产业高地。
打造全国第一、全球领先的
工业大麻产业高地
《规划》提出,今后产业发展方向是:立足昆明产业基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按照“增量优质、存量优化”的要求,构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是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培育和引入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品牌,为昆明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二是推动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标准化+”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融合应用,持续巩固传统产业的优势和市场份额,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中高端转型迈进。
《规划》提出,在打造新兴产业新引擎方面,到2025年,力争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发力生物医药产业,全力打造“中国健康之城”,到2025年,力争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打造全国第一、全球领先的工业大麻产业高地。创新培育一批可穿戴健康智能设备。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主要聚焦有色金属新材料、稀贵金属新材料、电子新材料、化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4个领域,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产值超5亿元的领军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大、链条长、拉动力强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到2025年,力争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
打造高端特色乳制品等
五大优势产品
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上,到2025年,力争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实施昆明智造赋能行动,形成10—15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和平台服务商。
在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方面,推动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产业四个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其中,重点打造石油化工、磷化工、钛化工为主体的化工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化工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升高端化工产品规模和水平。到2025年,力争化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亿元。
在冶金上,到2025年,力争冶金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以武钢昆钢搬迁、中铜搬迁、滇金公司搬迁为契机,推动冶金产业转型升级。
在非烟轻工方面,重点丰富和提高绿色食品、家具家居、包装印刷及纸制品、塑料制品、工艺品、时尚服装和特色纺织产品的品类和品质,到2025年,力争非烟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要打好“绿色食品牌”,打造高端特色乳制品、绿色方便休闲食品、饮料和酒、肉制品、功能保健食品五大优势产品系列,推动食品行业向精深加工发展。
在烟草及配套上,到2025年,力争烟草及配套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
积极谋划
磨憨—磨丁合作区产业发展
《规划》提出:在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方面,聚焦“3+10”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全面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制度创新,充分发挥高新区、经开区对全市工业的引领作用,强化滇中新区极化发展,推动各工业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形成“两核一极多点”的总体格局。其中,“两核”指高新区和经开区;“一极”指滇中新区;“多点”指按照“1个主导产业+2个辅助产业”的要求,明确产业定位的各省级工业园区。
《规划》提出,要推动错位发展,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包括引导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冶金产业集群、非烟轻工产业集群、烟草及配套产业集群。
在探索新路径方面,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现代化、创新主体升级、生产范式转型、产业载体提升、区域开放合作等6类重点工程,推动全市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其中,要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争取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布局,支撑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揭榜项目,面向环保高效柴油机、先进光学仪器、新型高纯靶材、贵金属功能材料制备等重点领域,力争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工艺装备。
在产业链现代化工程方面,要加快产业链补链强链、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力争引入3—5家世界500强龙头企业入驻,带动全市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区域开放合作工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扩大国际开放合作交流、加快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其中,积极谋划磨憨—磨丁合作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适度超前建设电力、燃气、供水、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按照产业发展要求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力。依托中老铁路开通机遇,发挥口岸贸易便利化优势,推动铁路沿线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沿线经济带,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打造“一带一路”上的战略支点和面向中南半岛的重要开放门户。